行业资讯 >

云胶片替代传统医用胶片是必然结果,但是整个普及过程还需多久我们尚未可知

发布时间:2019-11-10 13:03:29


传统胶片根深蒂固,但是我们不免发现传统胶片的众多弊端,随着云数字胶片的到来,我们相信传统胶片被逐渐替代这是必然,然而整个替代过程到底需要多久,我们或许未可知,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就是,部分医院已经开始了这一切!

PACS系统示意图

PACS系统示意图

原本医用胶片的临床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,可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影像数字化,使得临床医生和影像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。随着PACS系统的发展和普及应用,现在医院的医生都是通过显示器的软阅片来诊断和浏览影像,医用胶片实质上并没有参与临床过程。由此,医用胶片作为诊断依据已经是一个伪命题,那么胶片的消失和各种替代便成为必然趋势。

2018年4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促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意见》提出,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,构建覆盖诊前、诊中、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。

“云胶片”系统示意图

“云胶片”系统示意图

响应国家政策号召,近年来,在我国部分省市出现了一类新型医疗服务:“云胶片”,它是存储在云空间的电子胶片,包含了医学影像及影像诊断报告等信息。做完影像检查,患者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取片单上的二维码,即可第一时间查看诊断结果。如同传统塑料胶片一样,是医学影像的信息载体,但云胶片是存储在云服务器上,所以形象地称为“云胶片”,也称为“电子胶片”。

为响应“互联网+医疗”和“临床无胶片化”政策,近年来出现了20余家提供该类型服务的公司。但由于多方面的限制,目前的“云胶片”普及仍处在初级阶段,与真正实现互联互通无纸化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,总结的原因如下:

(1)较高的技术要求:根据数据源不同( CR、DR、CT、MR等),一幅原始DICOM电子胶片数据的大小从10M到20M,医院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电子胶片,这就对电子胶片数据上传带来很大的网络负载压力,同时对云存储空间的大小带来很高的要求。此外,患者隐私也要得到充足的保障,不允许数据泄露情况的发生。

(2)不一的影像观看条件:通常情况下,医生会使用专用医用竖屏显示器进行诊断影像信息的浏览与诊断,而现在云胶片的使用场景是患者的移动设备(手机、PAD等),受显示屏大小以及分辨率等因素影响,尤其是面对复杂疾病的影像信息,医生错看或漏看一个小阴影就可能让诊断结果发生重大变化。而且,截止目前,国家层面仍未承认云胶片可以作为医患纠纷的法律凭证,那么云胶片对于患者的意义就值得商榷了(云胶片依赖存取技术,而存取的权限完全在医院方,换句话说院方完全可以伪造患者诊断依据更换患者原本的拍摄数据)。

(3)未统一的标准:对于那些需要转诊的患者来说,医院之间、跨区域之间还未形成统一标准,无法达到互联互通的目标,那么现在云胶片的使用将无法避免重复检查,反而会增加患者的负担。

(4)难以改变的传统观念:患者通常更愿意为实体的胶片买单,有一份沉甸甸的“凭证”拿在手里心里才踏实,很少有愿意为一圈数字、一个二维码买单的人。

(5)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:全国每年消耗在医用胶片的费用达数百亿,养活着国内一大批大大小小的经销商、分销商,电子胶片对传统胶片的彻底替代,相信还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博弈。